我们的节日——端午节

  • 2023-06-22 00:00
  • 来源 :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
  • 阅读:528

我们的节日——端午节


沐兰汤 赛龙舟

饮雄黄酒 拴五色线

在这个端午节

“粽”是快乐



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"中正"之位,正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:"飞龙在天"。端午是"飞龙在天"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


民间活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、龙舟竞渡

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,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,人们便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示纪念,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其实,“龙舟竞渡”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。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做竞渡游戏,以娱神与乐人,是祭仪中半宗教性、半娱乐性的节目。


2、挂艾虎

中国古代视老虎为神兽,认为它可以镇祟辟邪、保佑安宁,故民间多将老虎作为辟邪之物,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。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,或剪彩为虎,粘以艾叶,佩戴于发际或身畔。


3、画额

端午节时,人们常用雄黄涂抹小孩子的额头,认为可以驱避毒虫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画“王”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(“王”似虎的额纹,又虎为兽中之王,因以代虎)以镇邪。


4、佩长命缕

长命缕,亦称续命缕、续命丝、延年缕、长寿线、百索、辟兵绍、五彩缕等,名称不一,形制、功用大体相同。在端午节那天,用五色丝线编结成绳,或悬于门首,或戴小儿项颈,或系小儿手臂,或挂于床帐、摇篮等处,认为可避灾除病、保佑安康、益寿延年。


5、戴香包

香包又叫香袋、香囊、荷包等,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也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,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。


6、避五毒

古人认为端午仲夏,俗称“五毒”的蝎子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大量繁殖,易咬伤人,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“避五毒”相关,有祈求平安、禳解灾异的作用。



传统食俗


1、吃粽子

“粽子香,香厨房。艾叶香,香满堂。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。这儿端阳,那儿端阳,处处都端阳。”

端午节吃粽子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。每年五月初,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从馅料看,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


2、饮雄黄酒

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。古语曾说“饮了雄黄酒,病魔都远走”。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,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。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,用雄黄泡酒,可以祛毒解痒。


3、吃茶蛋

江西南昌地区,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。蛋有鸡蛋、鸭蛋、鹅蛋。蛋壳涂上红色,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,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,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,平安无事。


4、吃大蒜蛋

河南、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,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,供早餐食用。有的地方,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。早餐食大蒜、鸡蛋、烙油馍,这种食法据说可避“五毒”,有益健康。


5、吃打糕

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。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。打糕,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,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,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。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,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。


6、吃五黄

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“五黄”的习俗。五黄指黄瓜、黄鳝、黄鱼、咸鸭蛋黄、雄黄酒。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。






相关阅读

威海五一超全攻略!承包你的欢乐,速戳→

威海系列服务措施迎接旅游高峰期!

栖霞街“五一”书香交响游园会邀您共赴春日之约

相关活动

活动报名 | 荣图尼山书院少儿朗诵培训班招生啦

活动报名 |小朋友们,好玩的故事开始啦~

《锁之韵——三明市博物馆馆藏锁具展》

相关场馆

威海市群众艺术馆

威海市图书馆

威海美术馆

0条评论
回复

路飞
25分钟前

正在加载...